音乐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在原音乐表演和音乐系基础上于20066月成立。学院现有音乐学系、音乐表演系、舞蹈表演系和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系4个教学系,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和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4个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舞蹈表演专业进入学校扶持专业序列。20236月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关注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深入开展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思想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逐步形成学院特色品牌: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提供保障;坚持“以赛促学”理念,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级各类各行业专业比赛,促进学院教学和学生专业能力;根据各学科的专业特点,学院加大教学实践环节,不同专业采取不同实践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师范专业注重讲台,强化学生的说课、讲课和微课制作等能力。

内部设置及师资队伍

学院设办公室、团学工作办公室和教学科研办公室。学院党委下设音乐学系、舞蹈系2个教工党支部和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2个学生党支部。

2024年全院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讲师18人。有博士学历教师2人,在读博士3人。有21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890人。学院有3名教授(副教授)分别担任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理事和舞蹈家协会副主席。20231位教师作品获得“把甘肃唱给你听”甘肃文旅“十佳”歌曲奖;2位教师在“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分别获论文类作品奖,1位教师的室内乐套曲《丝路随想》获第四届甘肃音乐黄钟奖;1位教师获第六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1位教师荣获2023年全省“学习强国”先进个人;1个支部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支部”,1位教工党支部书记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位教师被学校党委评为“优秀教工党员”。

2023年学院教师在CSSCI发表论文1篇, 省级学术论文数十篇。2人申报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位教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西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多维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被《新华文摘》摘编。2023年提交国家社科基金等高级别项目申报书9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思政课程专项1项。获批甘肃省人文社科项目1项。1位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项,资助经费20万元。1位教师获批甘肃省艺术基金交流推广项目1项,资助经费10万元。

教学条件及实验实训

音乐学院现有教学楼1座,琴房楼1座。有琴房128间,MIDI教室,数字录音棚,视听实验室,多功能教室8间,合唱教室,乐队排练室,舞蹈练功厅两个,音乐厅,排演厅,民航教学实训中心,专家授课室和资料室。音乐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有496座位,配备有德国原装钢琴(SEILER)和施坦威各1台,有美国BOSE(博士)音响系统和升降式合唱台。民航教学实训中心内有空客A330模拟实训舱,舱内按照真实飞机内部设施打造,包括前后厨房、餐车、旅客服务组件、行李架以及应急设备等,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更直观了解和熟悉客舱,完成一系列实操流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舱体外部,有可供学生练习形体的教室,能有效训练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等,同时还可作为学生课余社团活动的训练场地。教学及实训场地可以满足国内外各类音乐团体和艺术家演出,承办我省各种大型文艺演出,举办院系群众性音乐活动,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活动等。

学生培养及取得的成绩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按照“严、细、深、实、高、全”工作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抓常规教育管理,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党员管理,形成符合专业特点的学工网络。20232名学生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1人获国家奖学金,24人获励志奖学金, 4人获筑梦奖学金,34名同学参获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0233名学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中均获个人全能三等奖;在甘肃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中,学院获团体奖第三名和7项单项奖,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甘肃选拔赛中,3名学生分别获得总分第3名、第9名和第10名;舞蹈《乐净铅华》《灯塔》和《浪尖上的汉子》入围第四届甘肃舞蹈大赛决赛,其中《乐净铅华》获“飞天奖”;在第七届甘肃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舞蹈作品获艺术表演甲组一等奖;合唱作品获表演类乙组二等奖;在省文旅厅和省人社厅主办的“千百万”创业引领工程评选活动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个,1名学生获创新创业大赛“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新锐创客”大赛一等奖;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高教主赛道中荣获银奖1项、一等奖1项;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校赛获得一等奖;在甘肃省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甘肃省高校第二届文旅IP大赛中2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在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得本科团体综合季军、团体表演三等奖和个人 “最受欢迎主持人”奖;在甘肃省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3金、3银和3铜的好成绩。

学生毕业去向与升学

学院独特的培养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兄弟高校的高度认可,学院连续3年的新生报到率高达99%以上。学院在省内外等多个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202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3.62%。毕业学生综合素质突出,业务能力强,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23年考研录取4人。

学科专业介绍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和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四个专业。

音乐学专业

音乐学专业具有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师范教育传统,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设施完善,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高水平音乐师资,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师培养经验。专业先后获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和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办学基础深厚。专业坚持“学生为本,产出导向、实践为先、技能为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综合力为目标,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实践,强化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基本功扎实,历年来在国家和省级音乐教育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成绩突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立足甘肃,服务西北,培养政治理想坚定,拥有正确的艺术观、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浓厚的教育情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过硬的自我发展能力,成长为在中学及有关教育机构从事音乐教学、教研、班级管理及音乐活动组织等工作的骨干教师。

核心课程:歌曲演唱与教学、即兴伴奏、伴奏与弹唱、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排与指挥、音乐教育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与实践等课程。

音乐表演专业

音乐表演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队伍强大、硬件设施先进。基于新文科理念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城市应用类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和促进音乐表演专业发展为己任,自1995年至今持续为甘肃省歌剧院、甘肃省陇剧院、兰州演艺集团及各地艺术院团、社会音乐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全面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艺术院团舞台表演、社会艺术文化行业、城市群众文艺与社区文化服务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专业主课(声乐、器乐)、视唱练耳、和声、钢琴即兴伴奏、曲式与作品分析、声乐演唱与实践、器乐演奏与实践

舞蹈表演专业

舞蹈表演专业自2002年成立至今,始终以培养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和打造“一专多能型”舞蹈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城市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率为主导方向。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能够在各专业院团担任舞蹈演员;能够在高等院校及中、小学校进行舞蹈教学;能够在艺术培训机构独立经营及正常教学管理;能够组织综合类演出等群团活动。

核心课程:芭蕾基本功训练、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敦煌舞基础训练与表演、舞台表演理论、舞蹈剧目排练、美育舞蹈等课程。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立足我国民航强国战略发展趋势及航空服务人才供给结构性改革的市场需求,探索适合我国航空服务行业发展的一流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和高就业率。本专业聚焦航空服务与管理领域,围绕艺术学、管理学等学科实施3+1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符合学校城市特色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艺术涵养以及职业素养和形象气质,掌握艺术学和管理学及航空服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航空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熟悉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流程和要求,掌握空中乘务、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安全检查、地勤服务等专业技能,具备职业需要的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艺术气质,能在航空业及其他行业从事服务和管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航空概论、航空服务礼仪、航空法律法规基础、民航客舱安全管理、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航空服务英语、航空商务运营管理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2日)